bsp; “臣妾不能安眠!”吴曦怯生生地道。
“若朕将其迎回复帝位,朕是称太上皇,还是自降仍为卫王呢?而德祐帝又如何待朕!”赵昺往前凑凑问道。
“臣妾不知,臣妾惶恐!”吴曦以头触地泣道。
“正所谓人心叵测,吃过肉的狗,就不会再爱吃骨头。做过官的人,也不愿在安于乡野之间。而当过皇帝的人,自然眷恋万人之上的权威。”赵昺言道,“高宗当年不肯迎归徽钦二帝,从道义上讲其的确是有失的,也有失伦常,因而广为朝野诟病;但是从人性上将,这也是无奈之举,当一国出现三个皇帝,又各有拥护。其即便无心争权,但他的拥戴者可不一定会这么想,重现黄袍加身的事情也不无可能。”
“此外,钦宗得位于徽宗,乃是受天子诏继承大统,被视为正统。而高宗号称受太上皇衣带密诏,为众臣拥立。虽然钦宗和高宗同受诏于徽宗,但是又有先皇和太上皇之别,两者间谁是正统不言自明。而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彼时朝臣多受惠于高宗,他们难道会甘心冒着失势,甚至被诛的风险迎回徽钦二帝吗?”
“皇后起身吧!”赵昺抬手让吴曦起身,章屏和雷妍忙将其扶起坐下,“朕与汝等即结为夫妻,那便是一体,朕若被废或是让位,尔等同样要迁出宫中。若是德祐帝念及兄弟之情,我们尚能苟活于世,否则就会是暴毙的下场,子女被尽诛!”
“陛下所言甚是!”李三娘道,“当年大唐宣武门兵变,太宗李世民射杀李元吉,太子身死,逼高祖李渊让位,称太上皇。而后李建成及李元吉的子女尽数被杀,并开除宗籍。太上皇李渊几年后抑郁成疾,病死宫中。”
“玄宗回马杨妃死,云雨难忘日月新。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又何人。”章屏听罢叹声吟道,“安史之乱唐玄宗出走川蜀,太子李亨借机在朔方登基,遵其为太上皇。想玄宗当年何等风流,却也落了个凄凄惨惨!”
众人听了皆是一阵沉默,他们皆熟知这段历史。彼时玄宗失势,肃宗从河西、安西征调了万余名精兵,又调回了河北前线的朔方节度使郭子仪和河北节度使李光弼所部五万军队,灵武一时军威强盛。接着又任命了朝官与将帅,建立了一套新的军事系统,对抗击叛军也作了全面部署。应肃宗之请,回纥也派来精锐骑兵助战。这时又适遇叛军内讧,安禄山为其子安庆绪所杀,部下不服,战斗力也随之削弱,形势急转直下。
至德二载,随着安禄山被杀,李隆基由成都返回长安,居兴庆宫称太上皇。他不载过问政事,侍候他的仍是龙武大将军陈玄礼与内侍监高力士,另有玄宗的亲妹玉真公主与旧时宫女、梨园弟子为他娱乐。但玄宗对杨贵妃之死一直是耿耿于怀。他从成都回来后,即派人去祭悼她;后来又想改葬,遭宦官李辅国反对而停止,却密令宦官将贵妃遗体移葬他所。又让画工画了贵妃的肖像,张挂于别殿,“朝夕视之而欷歔焉”。
而权宦李辅国为了立功以固其恩宠,上奏肃宗说:“上皇居兴庆宫,日与外人交通,陈玄礼、高力士谋不利于陛下。今六军将士尽灵武勋臣,皆反仄不安,臣晓喻不能解,不敢不以闻。”这年七月,李辅国乘肃宗患病之机,矫诏强行把玄宗迁居西内。
在途经夹城时,李辅国又率射生将五百骑,剑拔弩张,气势汹汹地拦住去路。玄宗胆战心惊,几乎坠下马来,幸亏高力士挺身而出,玄宗才安全地迁居甘露殿。事后,肃宗没责怪李辅国,反倒安慰他几句。不几天,玄宗的几个亲信也遭到清洗:高力士以“潜通逆党”的罪名,被流放于巫州;陈玄礼被勒令致仕;玉真公主也出居玉真观。
之后,肃宗另选后宫百余人,到西内以备洒扫。剩下玄宗只身一人,茕茕独处,形影相吊,好不凄惨,正是: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李隆基忧郁寡欢,两年后驾崩。而同年久病缠身的李亨亦驾崩。这个时间点太过巧合,不能不让人怀疑不久人世的肃宗在临终前害死了父亲,以免其复位威胁自己的儿孙。
众人尽皆黯然,虽然当下境况不同,但是如果皇帝失势,他们的下场也许都不如晚年的玄宗,很可能在退位的当日就被诛杀,后宫被清洗。所以最好还是让德祐帝在蒙元继续当和尚,将景炎帝归葬绍兴祖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