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埋伏,是役,五百多倭寇走投无路跳海而死,汤克宽部斩获倭寇二十七,俞大猷部斩获倭寇六十五,李庭竹部斩获倭寇九十八,胡宗宪部斩获倭寇八十,朱平安部斩获倭寇两百九十,解救百姓无数。此役乃是江南剿倭第一功,朱平安乃此役第一功。”
“数月前,朱平安在应天城下剿倭五十七人,便官升三级,被擢浙江提刑按察使司代副使,专事团练事宜,协助剿倭,荫其子百户,世代相传,以赏其功;此役,朱平安斩获倭寇两百九十,五倍于数月之功,仅仅去掉一个‘代’字吗?!”
“朱平安可是在圣上跟前留下名的人,如果议定此赏,圣上那关就过不去。”
另一位官员摇了摇头,提出了反对意见,建议更进一步重赏朱平安。
“张大人,我知道你是徐阁老的人,而朱平安又是徐阁老的得意门生,你有意维护朱平安,想要给他升官,甚至想要将他调到京城来,不过,他还要再磨一磨。六品升五品,跟五品升四品,它不是简单的数量问题,这官啊越往上升越难,所需要的功劳也越多。他年纪轻轻,弱冠之年,就已经是正四品了,再往上升,对他不是好事,对朝廷不是好事,对老百姓也不是好事。他资历、阅历和能力都不足以支撑他再往上升了。”
马上就有官员反对道。
“李大人,我不是谁的人,如果真要说我是谁的人,我是圣上的人。我是就事论事,只是针对此番祭海大捷赏罚,我说真的,如果只是给朱平安去掉一个‘代’字,把这个奖励结果呈到圣上面前,你觉得圣上会点头吗?!要知道,此番祭海大捷,朱平安可是赵文华亲点的第一功,立功顺位排在他后面的官员我们五天前议定的赏赐,可都比他丰厚,你们觉得这合理吗?!对于这样一份明显不合理的赏赐,圣上会点头吗?”
张大人摇了摇头,缓缓说道,最后又补充了一句,“当然,这只是我的个人意见,如果大家一致同意去掉‘代’字的话,我也没有意见。”
“确实如此,要不,把其他人的赏赐也往下压一压,不要没过朱平安,这样不就好了吗?”
又有人提出了一个建议。
“不行,祭海可是圣上特别关注的事情,祭海大捷的奏疏传来时,圣上龙颜大悦,连饭都多吃了一碗,御膳房的赵总管还特意托我向赵大人道谢呢。如果连祭海大捷这样的功劳,奖励都薄的话,圣上可不会同意的。如果圣上不同意,那就是我们议功的问题,是我们议功没议好,板子最好还是要打在我们身上。”
“不行,怎么能因为一个朱平安,把赵大人等人奖励压低呢?!这可不行。”
“这个建议简直糟透了,别说圣上不同意了,严阁老都不会同意这样议功。”
很多人摇头反对。
论功重赏吧,严阁老那一关过不去,轻赏吧,圣上那一关又过不去。
一时间,陷入了僵局。
朱平安还真是一个麻烦的家伙。(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