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昨晚丈母娘来了,迟写了这一章,对不住诸位书友,在此向诸位书友道歉。至于打赏加更这个问题……让我缓两日吧,我才刚刚还完债呐,唔,就几日……
————以下正文————
二月中旬至二月末,赵弘润就住在山阳,等着国内将粮草运往河东郡东部。
期间,在二月二十三日的时候,原本驻军在长子城、泫氏城两地的肃王军,已与南梁王赵元佐麾下的北二军完成了城池交割的事宜。
从即日起,赵弘润与麾下肃王军将退出上党战场,将这个战场上的一切战略移交给了北二军。
为此,赵弘润还特地写了一封信,唤来几名青鸦众,命他们日夜兼程送到将军姜鄙手中,毕竟此前姜鄙曾与他赵弘润约好,由姜鄙攻打太原郡,吸引太原郡韩军的注意,方便赵弘润进攻上党,免得到时候太原郡韩军支援上党。
而如今赵弘润既然决定退出上党战场,那么理当与姜鄙打声招呼。
至于姜鄙与南梁王赵元佐是否能合作默契,赵弘润对此并不担心。
因为这两方,目前都是表明旗帜支持皇五子庆王弘信的人,因此赵弘润并不担心一旦姜鄙局势不妙时,南梁王赵元佐会像之前对待他那样袖手旁观。
毕竟单单南梁王赵元佐一己之力,是很难在魏国朝堂上站稳脚跟的,只有当他与姜鄙背后的天水魏氏联合起来时,才会让魏天子感到些许压力。
因此无论如何,南梁王赵元佐都不会对姜鄙的北三军见死不救。
当然了,这只是就事论事,毕竟以目前北三军的形式来说,姜鄙还是非常悍勇的,一口气打到了太原郡,战绩虽不及肃王军风光,但也称得上可以傲视其余诸路魏军。
相比之下,赵弘润反而在意南梁王赵元佐麾下的北二军,是否能守住上党不被韩军再次占领。
不过据抵达山阳的屈塍、晏墨等将军所言,南梁王的北二军似乎已在筹划继续向北进攻。
这让赵弘润暗自窃笑。
意料之内、情理之中,南梁王赵元佐意图继续率军向北挺进,这完全不出乎赵弘润的意料。
毕竟,倘若南梁王赵元佐仅仅只满足于守住长子城与泫氏城,那么,他们即便能守住这两地,风头也是不可能盖过肃王军的——因为攻克这两地的,乃是肃王军!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南梁王赵元佐麾下北二军只有一条出路:非但要守住长子城与泫氏城,还要继续扩大功勋,只有这样,北二军日后才不会再次遭遇被人抹除功勋的事情。
对于长子城、泫氏城往北的那一带,赵弘润还是比较了解的。
从地图显示,长子城往北仍有不少值得攻取的肥沃之地,比如屯留、襄垣(yuán)谷远、潞氏、铜鞮(dī)等等。
这些地方属于上党军的中部,由于年代相隔较远,因此赵弘润也说不清这些地方是否曾经归属他魏国所有,不过从地名来判断,这应该是当年魏韩两国的边界,居住着像铜鞮、潞氏、赤狄等异族,充当魏韩两国夹缝间的缓和带。
但有一点可以证实,那就是南梁王赵元佐的北伐,注定不会轻松。
长子城的西北方是屯留,而这里已经临近被称之为五云山与八赋岭的山地地形,再往北的襄垣则是建在一片较为低势的山上。
再往北,那便是壶关,它建立在一片当地人称之为壶口山高山之上,那里的地势海拔,毫不逊色太行山上的天门关与孟门关。
至于壶关再往北,那就是上党郡的北部山地,虽然在赵弘润看来那里蕴藏着丰富的资源,但以当代的技术,想要在这些山脉中发展矿业,仍然是非常艰难。
也正因为这样,就连韩国都没有在这里投入建设,以至于从百余年前起,都死盯着当时仍属于魏国的上党郡南部,毕竟那里是平坦而肥沃的土地,适合耕种。
从战略上来看,南梁王赵元佐要是想确保长子城无忧,就必须攻下壶关;倘若他并不满足于止步长子城,而是想打到太原郡去,那么就更要拿下这座雄关。
只不过,想要攻克壶关这可不易,而拿下之后,笔直穿越上党郡北部那一百五十里到两百里直线距离的山区,最终抵达太原郡,这更是一桩极其艰难的挑战。
正是因为考虑到这种种原因,赵弘润机智地将上党战场移交给了南梁王赵元佐,毕竟在他看来,在那种崇山峻岭与韩国的轻步兵战斗,肃王军的刀盾兵非但没有丝毫优势可言,反而是处于劣势的。
至于南梁王赵元佐能否在那一带取得战果,那就凭他自己的本事了,反正就目前整个北疆战役的局势来说,无论是太原战场还是上党战场,都已经不再是整个魏韩战局的焦点。...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