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步兵师放弃火力优势,压上去跟俄军拼刺刀?还是全师压上去的?”
接到这一报告的时候,蔡锷先是愕然,接着是震惊,最后是恼怒,砰一声将手中画图笔重重的甩在地图上,脸色铁青:“海浩那个家伙是不是脑子有问题?放着这么大的火力优势不用,带着全师1万多人冲上去跟俄军拼刺刀?我看他这个师长是当腻了!即便是一个民兵连连长都不会这样干的!”
也难怪他如此恼怒。虽说每一名黑衣军士兵都接受过严格的拼刺刀训练,在白刃战方面有着相当大的优势,但是吧……白刃战恰好是火力不占优的一方最喜欢的一种作战模式。一旦白刃战爆发,技巧反而不是最重要的,双方拼的就是勇气和毅力,拼的就是承受伤亡的能力,而在这方面,俄军并不比黑衣军差多少。换句话说,第6步兵师选择了对俄军最为有利的一种作战方式去跟俄军殊死作战,就算赢了,伤亡也是很大的。这正是蔡锷愤怒的原因,黑衣军才多少家底,哪里经得起这样的挥霍!
李思明也是一脸的不可思议:“那家伙平时挺聪明的,怎么到了战场就犯浑?就算他们携带的弹药并不多,也足以支撑到主力部队赶到,用不着一头扎上去跟俄军拼刺刀吧?他是不是嫌自己命长了?”
蒋方震说:“他们恐怕是想证明一些东西给我们看。”
李思明和蔡锷齐声问:“他们想证明什么?”
蒋方正说:“他们想证明……他们的勇气和毅力并不比我们差,他们也是敢于为这个国家去牺牲的。”
此言一出,李思明和蔡锷都沉默了。
过去几十年,清军一次次被列强轻而易举的击败,除了装备战术和训练跟列强差距巨大之外,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大清不敢打。
是的,大清不敢打。
他们要面对的对手是西方列强,其工业实力和军事实力远远在大清之上,想要战胜这样的对手,就必须实施全国总动员,把一切能够用上的力量都投进去,不惜以巨大的牺牲去换取胜利,只有这样才能有机会取胜。但大清不敢这样做,他们是在以一个只有几百万人口的小民族统治一个拥有4亿人口的庞大国家,一旦实施总动员,那些200多年来一直被他们压制着的汉人武装势力,势必如疾风劲草般崛起,想再把他们压下去就难过登天了。一场金田起义,太平军席卷了半个中国,为了把这个疯狂的地上神国消灭掉,大清不得不捏着鼻子实施了有限的动员,允许汉人官员和地方豪强自筹两款搞团练,湘军淮军趁机崛起。等太平天国被消灭了之后,这两股势力就尾大不掉了。慈禧太后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湘军给摆平,至于淮军,她是一点办法都没有,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淮军成为大清最重要的一支武装力量,强大到足以影响大清国运的地步。有限的动员尚且造成了如此可怕的后果,全国总动员就可想而知了。真的要搞全国总动员,能不能打赢列强不好说,但他们肯定会被那些趁机崛起的汉人武装给干掉。
有鉴于此,大清宁可一次次割地赔款,屈辱求和,也绝不愿意实施全国总动员去跟列强死拼。靠着这一招,他们成功的多苟延残喘了几十年,但为此付出的代价,却是整个国家民族的沦丧,昔日彪悍尚武的满人沦为了全世界的笑柄。现在提起满人,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不再是“满洲不满万。满万不可战”的八旗劲旅,而是面黄肌瘦,士气低落,一击即溃的东亚病夫。这些耻辱都压在禁卫军的心头,压得他们气都喘不过来。
于是,面对汹涌而来的俄军,他们明明拥有火力上的绝对优势,却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对俄军相当有利,却能把勇气和毅力发挥到极点的白刃战,他们要通过一场血肉横飞的白刃厮杀来证明:他们并不是懦夫!如果当权者让他们放手去打,他们的表现不会比任何一支军队差!
想明白了这一点,李思明叹了一口气:“这帮家伙怎么就这么别扭呢?”
蔡锷无可奈何:“他们还是没有跟过去割裂呀!”
李思明说:“回头给海浩那小子记一个大过……我把1万多名士兵交到他手里,不是让他拿来当炮灰的!”
蔡锷抄起电话,快速地下达了好几道命令,敦促第3步兵师附近的部队...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