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防团不少士兵看到俄军下饺子似的跳进战壕里,马上就扔下步枪,抄起了虎枪跃出战壕,冲向来势汹汹的俄军。
所谓的虎枪,就是索伦虎兵传统的武器。这其实是一种短矛,两米到两米半长,枪头长三十厘米,前锐后锋,中起脊,有血槽,两侧横系鹿角,防止刺中目标后捅得太深难以拔出。这种枪的枪头相当沉重,别说被捅一下了,就算是让它砸一下都得趴半天。至于刺杀能力,那更是强悍绝伦,老虎的皮多坚韧,用一般的弓射都很难射透,但虎枪可以很轻松的一枪将它捅个对穿!
现在早就进入到热兵器时代,索伦虎兵赖以成名的武器在杀伤力更为凌厉的步枪、机枪、火炮面前黯然失色,很难再有用武之地了,但还是有一些虎兵舍不得扔掉它,坚持带着,因为这是他们的骄傲。
现在,这件曾陪伴索伦虎兵纵横两万里,征战了这个庞大的帝国的每一个角落的杀人利器,又露出了它狰狞的面目。
马林卡来自大兴安岭,地地道道的赫哲族人。他今年已经四十二岁了,这个年纪不管是体能还是反应速度都大不如年轻人,按理就早就应该退役了,但是在索伦人里,四五十岁仍在随军打仗是非常普遍的现象,谁叫他们打从大清建国以来,一直是清军中的王牌部队呢?
他是从十六岁就开始从军的。这在索伦诸部里也是非常普遍,索伦诸部人丁稀少,又是全民皆兵,大清对外对内战争又极为频繁,几乎每一战都要从索伦诸部中征兵作为尖刀部队,人丁稀少的索伦诸部哪里有这么多青壮可供挥霍?没办法,只能把骑得了马拉得开弓的都算上,十三岁从军,七十岁仍在军营里打熬的不在少数。他才四十二岁,离退役还远着呢!
现在这位已经不再年轻的老虎兵却俨然虎神附体————在赫哲语里,“马林卡”这个名字,正是“虎神”之意。他浑身充盈着强大的力量,抄着虎枪带着数十名赫哲虎兵从战壕中一跃而起,毫无惧色的冲向比自己多出好几倍的哥萨克。一名哥萨克在很近的距离向他开了一枪,不过没打中,这枪法可真臭,要是在部落狩猎的活动中,哪个在这么近的距离打不中要害,肯定要被族长用鞭子抽的。他不等对方开第二枪,猛的窜扑过去,都没见他作多大幅度的动作,瞬间就扑出六七米,一个箭步来到那名哥萨克面前,声如虎啸:“杀!”
虎枪闪电般刺出,那名哥萨克仅仅来得及作出个用枪身格挡的动作,虎枪便噗一声刺穿了他的腹部,从后背透出血淋淋的一截来。鲜血沿着虎枪的血槽狂喷而出,那名哥萨克发出一声震天响的惨叫,甩掉步枪伸手去抓枪杆,但马林卡一击得手,马上就把虎枪抽了回去,顺手一抖枪杆,啪的一下抽在他耳根,直接将他抽翻。
刚放倒这个,两名哥萨克齐齐挺着刺刀嚎叫着对着他猛冲过来。马林卡一矮身,横枪格挡,轻松化解,然后头也不回,虎杆抡圆往后一抽,一名刺空了的哥萨克还没来得及刹住枪步,耳畔风声啸声,紧跟着就是啪一声大响,虎枪那沉重的枪头砸在他太阳穴,力度凶猛,把他颅骨都给砸了个粉碎。
另一名哥萨克堪堪刹住脚步,却看到同伴脑浆迸裂,不禁惊怒交迸,面部扭曲,冲这个胡子已经有些花白了的老虎兵发出一声充满暴虐气息的怒吼!
紧跟着,怒吼声戛然而止,因为一杆虎枪从后背捅过来,噗一声将他捅了个透心凉。这背后一枪来自一名年仅十七岁的虎兵,嘴唇还是一圈淡淡的乳毛,看上去挺稚嫩,但招数极为老辣,一枪就刺中要害,要了这名哥萨克的命。
马林卡高声说:“巴亚吉尔,干得漂亮!”
这个名叫巴亚吉尔的孩子嘿嘿一笑,虎枪往前探出一压,磕开一把狠狠捅过来的刺刀,然后一个突刺,捅进一名哥萨克的咽喉,这个倒霉蛋吭都没来得及吭一声就完蛋了。
大多数虎兵虽然没有用虎枪,但用刺刀跟俄军肉搏时也同样勇猛,毕竟个个都是敢用短矛跟猛虎巨熊搏杀的狠角色,白刃战正是他们的强项。俄军给人的印象是肉搏非常强悍,千万别跟俄军拼刺刀,但这其实是一种刻板印象,至少从日俄战争到两次世界大战,俄军都没有表现出多强的白刃战能力,不管是跟日军还是跟德军肉搏都落下风。自诩凶悍的哥萨克遇上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