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刚才那一刻,赵祥以为他受了重伤逃这儿来的,但现在看到他活蹦乱跳的样子,松了口气。
李三福也正经起来,问道:“祥子,你说我去参加武举如何?”
赵祥根本不知道武举是做什么,但显然很能耐的样子,于是问道:“为何忽然这么想了?”
李三福坐直了身子,看到底下巴巴望着两人在屋顶的干儿子,于是招了招手,“小成志,送壶酒上来。”
来赵祥这儿好喝酒,想喝多少都成。
赵成志立即转身入酒坊,就将刚酿出来的新酒拿在手中。
“这孩子还没有学功夫,你下去一趟将酒拿上来。”
李三福拍了赵祥一下。
赵祥却是笑道:“让他想办法。”
很快赵成志拿出一根绳子将酒壶绑好,甩了几个孤度后,直接往屋顶扔了过来。
赵祥伸手一接,接住了,赵成志在底下喊道:“若是不够,我再送上来。”
真是好儿子。
李三福摆了摆手,拿起酒壶直接喝了起来。
赵祥也跟他你一口我一口的喝着,看着三福心事沉沉的样子,安慰道:“你现在过得不错呢,别瞎折腾了。”
然而一顿酒后,李三福下定了决心,“我决定考武举,我功夫不错,大概能中,我这就去问问去,考武举要考些什么。”
于是李三福起身,转眼离开了酒坊。
赵祥一脸无奈的看着他离去的背影,心想着他为何忽然想着要考武举人。
白锦最近发现三福总是不在家,一天难得看到他的身影,也不知道他在忙活什么。
这么过了半个月,李三福忽然向白锦说要给家中两孩子请夫子开蒙。
这是好事,虽然芸姐儿是女娃,白锦也认为到了六七岁的年纪了,该识字开蒙了,女子不入朝堂,不做读书郎,但也可以识字读书,丰富自己的思维和生活也是不错的。
正好赵成志也住在府上,男儿更是要学会识字,于是白锦同意了此事,夫妻两人便开始寻觅起夫子。
找一位好夫子,可事半功倍。
如今白锦一家在陵城有了地位,家中也富有,自是要选最好的。
直到有一日,李三福带回来一位老先生,说是外地来的,盘缠用尽,便在陵城里落了脚,被陵城的繁华与安定吸引,便决定长住下来。
正好这位老先生想找事做,李三福将之带回来了,成了李府的座上宾,也成了李家族学里的开蒙夫子。
白锦细问之下,才知这位杨老先生还是举子身份,只是家道中落,为了生存,才如此颠沛流离的过着。
两个孩子也不排斥这位老夫子,都同意下来,尤其是芸姐儿,似乎对这个夫子很是尊重,对读书也是很是兴趣,白锦放下心来。
只是白锦不知道的是,李三福私下请来这位夫子的目的,不仅只是为了两个孩子开蒙,还有他自己的开蒙。
他经过这半个月,终于了解到,所谓武举考试,也是有文考和武考的,只是文考比较简单,侧重于武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