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日剧贤者之爱出来的时候,一堆人喊什么高能——你抢了我男人,我就泡你的儿子。
真鸡儿low,这玩意,十五年前咱们的国产剧就已经玩这套路了!
如果,爱有来生找吴景演个主角,哪怕演个配角,沈梦溪都有把握把话题炒热!
他还在研究爱有来生的发行呢,猝不及防的蜗居火了
而且是在没有任何宣传铺路的前提下,默默火了起来。
蜗居真的是献礼剧
至少是打着‘民生’旗号的献礼剧!
否则,真不让播!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嘛!
民生剧通常以百姓所关注的民生热点作为题材,以观众熟知的日常生活作为情节主线,以平实的视点描摹世态人情,反映百姓当下的生存境况。
蜗居的核心剧情就是买房!
艺术地再现生活中的矛盾,集中呈现一批人的生活状态与生存困境,将现实生活中买房、情妇、贪污等一系列敏感话题统统整合到剧集当中,这样的艺术处理自然能够激起更多观众的感情共鸣、触动更多观众的内心
这不失为一个兼顾收视率与艺术性的讨巧之举。
许多观众将奋斗与蜗居二者进行比较,认为奋斗还给打工族们提供了一丝信念与动力,而蜗居则像一根针,将生活的无奈与残酷直呈眼前,深深刺痛人们心里最敏感的神经。
尤其是海萍的那句‘我每天一睁开眼,就有一连串数字蹦出,房贷六千,吃穿用两千五。冉冉上幼儿园一千五,人情往来六百,交通费五百八,物业管理费三百四,手机电话费两百五。还有煤气水电费两百也就是说,从我醒来的第一个呼吸起,我,每天要至少进账四百,至少!这就是我活在这个城市的资本,这些数字逼得我一天都不敢懈怠。’
真实的让人心酸!
也正是这部剧,房奴和蚁族两个名词,正式进入了公众观念。
当然,后来上星播出后,影响越来越大,小三、高官、房奴、腐败,众多让人触景生情的桥段令观众心有戚戚,并引来专家学者的解读,而且成为海外解读中国社会的新样本。
干脆被打回去重新剪辑了
蜗居的热播,无论它有着何种意义,或者引起什么样的社会话题,作为投资方的沈梦溪最关注的永远是商业价值还有演员们会不会因此收益
商业价值没得说
二轮上星,网络播放权都卖了。
盈利率150%
然后,杨小蜜被骂成筛子了
真的各种被骂,小三、渣女
杨小蜜都抑郁了,她就演个角色,还能被骂成这样?
甚至排仙剑三的时候,还有一堆人专门跑剧组骂她
不得已,给她接了个专访:
“我是演员,角色有正反派之分,剧本把人物人设规定了,作为演员演出来就完事儿,这是演员的工作。”
“海藻某种意义上来讲是一个悲剧角色,是现在社会一部分人的一个缩影,但可怜人必有可恨之处,我跟编剧、导演讨论这个角色的时候,我们一致认为她的底色就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我觉得观众骂海藻很正常,骂我就有点过分了我演得好,你们应该夸我!”
“我们这个戏从导演、编剧到演员,乃至整个蜗居剧组的工作人员都是非常专业的,我们只是在努力完成好一个作品而已。”
“激情戏只是作品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