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到的这一结果,让周吉平郁闷了很久,他想不明白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果
后来,经过了长时间的思考和分析,周吉平大致分析出了原因这可能和达蒙以及玛西等草原部落,相对落后的生产方式有关在他们眼里,技能是谋生的工具,也是决定一个人在部落里地位高低的法宝给你一块肉办得到,教给你技艺你就会威胁我的地位所以,想让我教会你?办不到
以前的情况是:一个人除非加入猎队,负责带他的猎手才会把很多技能教给他而这个新猎手所猎到的食物,也必然有老猎手的份儿这种情况,就有点像中国过去一些拳师奉行的传艺准则那样:“宁舍一两金,不传半分艺”“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傅”……
可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大部分草原部族战士的互助性都比较差,学习和领悟能力更差反应在集体训练的成绩上,那就是大部分人都学得慢、达标困难少数人一枝独秀,整天牛气哄哄,凡人不理而这种情况,在民兵里最为严重,在自由军和野战排却要差上许多
究其原因,民兵里的人很多都是部落猎手出身,年纪大,观念陈旧,大多还抱着‘自己的那些技能都是宝贝,绝不外传’的思想不撒手再加上他们年纪又大了一些,学习能力比较差,进步的速度当然也就更慢了反过来,这种情况作用在年轻一代部族战士身上的结果就是——他们在学到军事技能后,往往以自己的傲慢,来应对大多数老猎手们昔日对他们的傲慢
两相激化,最后这种情况所表现出的局面就是——老一辈和年轻一辈互相抵触有谁能知道,看似是年轻一代对老一辈的部落贵族和上层的不尊重,其实深层次里却是这个原因
分析出这个结果,周吉平却兴奋不起来这情形让他不由得想起了一本书,书的名字就叫《傲慢与偏见》且不说书里的内容,单就是这本书的名字就很符合眼下的情形正是因为部落变革时期的新旧思维方式的冲突,造就了部落内里蕴含的矛盾而在此之前周吉平所提出的,维护老一辈和各部族贵族利益的方法虽然也算可行,但那只能算得上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
再往深处想,周吉平也明白了追随自己和崇拜自己的人之中,为什么年轻部民和地位较低的部民较多原因就是因为自己在过去的接触中,把太多的技能毫无保留的教会了这些人,并且极大的提高了他们的地位而他们,已经在潜意识中把自己当成了教会他们技能的老猎手在周吉平没有取得他那份“猎物分成”的情况下,他们能回报给周吉平的,就只有崇拜和敬仰了
眼下的情形,倒是和中国改革开放之初新旧思潮的剧烈冲突的情形有些类似如果这些问题解决不好,不但草原部族的发展速度会受限,而且发展到一定程度,矛盾更趋激化的时候,草原还将迎来更难以想象的大动荡那时候,就算各项政策能及时的制定下来,恐怕也贯彻不下去
现在这种矛盾虽然还没有表现出太恶劣的结果,但问题显然已经暴露了出来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尽管参与民兵训练的大部分部民都还算努力,却因为这种互不相帮的的风气,学习效果很差,造成可选择的可用的兵员和人才远不能满足需求
相比之下,虽然法林人仅仅参加了一个月的民兵训练,并且身体素质比较差,但大部分却早已超过了民兵的平均水准这和法林人不是游猎民族,所以也就不存在达蒙、玛西这种游猎民族的这种民族缺憾有很大的关系
想到民族缺憾,周吉平也禁不住想起了以前曾看到过的一部电影《鬼子来了》这部片子是由姜文导演并主演的,寓意非常深刻尤其是最后姜文所饰演的马大三人头落地后,他的视野却突然由全片的黑白色调变成了彩色的,可以说是狠狠的,不留一点情面的抨击了汉民族民族性中的那一分落后、愚昧与无知可惜,能看懂这部片子的人不多,大部分人还是以娱乐剧的视角来看的,而最终这部电影也没能得到公映(关于民族缺憾的论调和对《鬼子来了》这部片子的思考,是老犇的一点观点,这里借周吉平的口写出来了,对与不对望各位书友明辩)实际上,落后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观念的落后和用落后的观念限制住自己的手脚,那才真是无药可救的事情
想到这里,周吉平不禁暗暗庆幸如果不是从法林部落的进步上看出了这些,如果不是自己没有“官”架子整天混迹在练兵场上,自己要命也发现不了部族的发展竟然是遭遇到了民族缺憾这种瓶颈至少,这是自己高高坐在大酋长宝座上所不能发现的问题
当然,让法林班快速进步的原因还不止于此再有一点就是,法林人的适应能力极强,不管遇到多困难的局面,多大的训练强度,他们都会像不死小强似的忍耐下来周吉平分析,这可能和法林人原先所处的恶劣环境有关系而反观布须曼人,来了十多天的时间,还有人在适应索约的饮食问题上挠头在这样的情况下,更别提高训练成绩和增加难度了
其实,让法林人进步的原因还有一个,那就是知耻而后勇这是周吉平在骂过法林部落的众人后,法林部落隐隐发生的改变也正是因为这个缘故,法林部落的男人们学会了自强,本来就很善于团结的部民们更友爱了
不团结,不爱动脑,鄙帚自珍,强调个人勇武,互不相帮……
虽然发现了草原部族的这些民族缺陷,可要想改变可就难了这就像是要让大清国时的国人认识到自己的愚昧无知一样,不经历一段痛苦的历练,很难认识到的中国可是用了百多年的时间,才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