炆对齐泰极为器重。
当日方孝孺由人护送返回京城,一同返回的还有因为朝鲜生乱放弃婚约的公主嫣,回到京城,可是美坏了这位公主,同样愁坏了朱允炆,这位皇姑姑出了名的刁蛮,而且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看来一定要在大臣或者他们的公子里面选一个合适的出来,尽快完婚。
朱允炆反而不担心边地的事,被袭击的村落很可能是海贼所为,有林风在那里,加上自己的边军精锐,应该很快就可以解决。
“倭寇。”
齐泰听到林风说出倭寇两个字,不由得眉头一皱,“林大人确认,那些人不是海贼,而是倭寇?”
“确定,齐大人来的正好,随我一同见皇上,这次出了大事。”
“大事?”
齐泰看着林风,从林风的神情可以看出,这件事绝非自己想的那么简单,“好吧!”
这时,皇城门开了,里面的太监走出来尖着嗓子喊道:”皇上口谕,指挥使大人入宫。”
“齐大人,请。”
林风一拉齐泰,守城的不敢拦阻,这是皇上身边最得势的两个人,得罪一个人已经够受,现在还是两个,何况皇上已经下了口谕要见林指挥使,也不差兵部尚书一个。
朱允炆还在查看各地送来的折子,让人欣慰的是,今天的折子相比昨天少了两摞,这样至少在天黑之前可以看完。
对于朱允炆,这已经是一件幸福的事,所以,不要以为做皇帝肯定是好事,每天有那么多的奏折要批阅,光这一点就让人受不了,所以,历朝历代都会出现只图玩乐不理朝政的皇帝,应该是看开了这一点,既然只有短短数十年,何不玩个痛快。
脚步声响起,朱允炆将手中的奏折放下,听到太监来报锦衣卫指挥使林风皇城外求见,朱允炆原本阴沉的脸顿时露出一丝笑意。
林风回来了!
武有林风,文有方孝孺,处理政事可以和齐泰商议,三个人对于朱允炆而言缺一不可,恰如驱赶大车的三匹马,林风无疑是前面控制方向的头马,有他在,很多复杂的事都可以变得容易。
林风快步走入,齐泰跟在身后,朱允炆同样看到齐泰,并没有说什么,两个人一起来,肯定是有事情发生。
“叩见皇上。”
“林指挥使一路辛苦,二位大人,请起。”
二人站起身形,齐泰忙道:“皇上,微臣前来是要和皇上商议一下增加军费开支一事,恰好遇到林大人,索性一同来见皇上。”
朱允炆点头,转过身看着林风,林风拱手,“皇上,大事不好,请皇上立刻下令搬兵。”
“搬兵?”
林风说完,朱允炆一下子从龙椅上站起来,齐泰同样以异样的眼神看着林风,这肯定不是一个玩笑,而且林风说的是搬兵,不要忘了,守卫京城的兵力就达到三万人,加上皇城的护卫还有各营的人,不下四万。
四万大军,加上一座固若金汤的京城,除非对方拥有十万的兵力,否则,根本不用考虑安全问题,放眼天下,四海升平,那些一直觊觎大明的游牧民族同样无法在短时间内集结这样多的兵力,不要忘了,还有大明的边军,几位王爷的封地,加上层层的防御。
“林大人,兵马调动不是小事。”
林风拱手,“林风清楚,诋毁皇亲乃是死罪,不过,从一路上迹象表明,晋王已反,大军不日抵达京城,当早做准备。”
“晋王反了!”
朱允炆神色一变,一旁的齐泰嘴巴惊得合不上,“林大人也清楚,诬陷王爷可是大罪,就算是锦衣卫同样不能姑息。”
朱允炆看着林风,不是不信,是不敢相信,自己刚刚做了半年皇帝,自己的叔叔居然带兵反了。
“回皇上,林风愿以人头担保。”
林风将边地发生的事简单说了一遍,被烧毁的水军大营,被迫离开边地的边军,加上强势登入的日本武士,没有错,所有这一切的矛头都指向一个人。
一个有野心的人,他的封地恰恰位于边军大营所在的位置。
朱允炆听罢一屁股坐到龙椅上,齐泰上前,“皇上,晋王已反,当尽快调集兵马围剿叛贼,显我大明之国威。”
“话虽如此,这仗该怎么打?”
朱允炆一时犯难,从来没打过仗,对这些东西完全是一窍不通,别看齐泰是兵部侍郎,也没带过兵,方孝孺是书生,这个时候,最合适的似乎只有林风。
齐泰何等聪明,连忙拱手道:“皇上,无需担心,微臣举荐一人带兵,必然可以击溃反军。”
“何人?”
朱允炆听罢顿时眼前一亮,齐泰笑道:“此人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林风连忙上前,“回皇上,并非林风有意推脱,对行军布阵,林风始终是门外汉,若一战而胜自不用说,若败,恐有损圣上威名,还请皇上挑选得力之人为将,林风愿从旁协助。”
林风说的都是事实,杀人和打仗不一样,几万的人冲杀,不是光靠勇气就能取胜。
朱允炆眉头一皱,“齐爱卿,可有合适人选?”
“这个!”齐泰也跟着犯难,自己是兵部的头,遇到这种事,肯定要兵部来调兵遣将,这是大明的一个困局,那些能打仗的基本上被朱元璋给杀光了,剩下的多是没打过仗,靠着祖上累积的军功坐上将军的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