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打击贪污腐败,官商勾结,欺行霸市,忧乱民生的行径,大力倡导仁义礼智,忠孝节悌,信恕勇让这些在凤梦大陆流传了上千年的传统美德和风俗。如果不是因为战争的关系,索云国的经济可以得到长足的发展。尽管如此,索云国的赋税收入,并没有太多的减少,经济并未大幅衰减,加上以前的国库储备,预计还可以支持几年的战争。
贺月在这期间,把他以前的政治想法和各项惠民惠农惠商惠工等策略一项项实施起来,印证了对错,取得了经验,也为一统凤梦之后所要实施的国策作了先期探索,为尽快实现为百姓安身立命的目标,可以少走弯路错路。同时,贺月也向其他七国展示了自己治国理政的强大实力。有异心的几个王爷,看了贺月提纲挈领抓紧权力的强劲手腕,从容驾御制衡各方势力的超卓能力,不得不息了夺位之心,且做自己的清贵闲散王爷。
因为一早就对战争有足够的估计和衡量,虽然支撑战争的有许多方面,但最根本的是粮食,自贺月开始,整个朝堂上下最关注的就是农耕,绝不允许土地抛荒,且鼓励开荒,除了稻谷,鼓励种植各种可以充饥的高产农物,以尽可能地缓解粮食压力,因此贺月那道安民诏书并不是虚言安慰。
相比这下,耀乾帝的治国理政能力明显比贺月差了许多,或者说,耀乾帝注重的是军事武功,以前就热衷于四处征讨周边国家,对文治民生这方面,耀乾帝本就极度欠缺,被雾黑蛮子扶持上台,接手的根本就是个烂摊子,重新称帝不到一年,就面临着大 饥 荒的即将爆发,耀乾帝并不关心民生,但是军队储粮频频告急,没有粮草还怎么打仗?耀乾帝在跟苏拉尔大帝商议之后,以嘉国名义,向中路三国发出停战求和提议。
这个提议包括:为表诚意,匪嘉退出南枣郡地区,把整个南枣郡归还给索云国。在嘉索边境,各方帝王于南枣会盟,签署和约。以各方现行统辖区域为各自领土,分域而治,互不侵犯。和约签署之后,开放通商。
求和提议一提出来,顿时在各国朝堂引起一片争议。
在索云国朝堂上,众大臣立即分成了主战派和主和派,天天从上朝争论到散朝,大家从各个方面阐述主战和主和的利弊,在朝堂上辩论得脸红耳赤,口水横飞。
在三国朝堂大臣的争辩中,匪嘉率先从南枣郡撤了兵。
随后汀国和喆国先后表示,唯索云国马头是瞻,同时表示,因南枣郡并不是他们国境内,如果索云国同意会盟,介时他们不会帝王亲至,而是派大臣前往。
而索云国朝堂上主战和主和的争辩从一开始就倾向于主战,主战派明显比主和派多得多。原因无他,只因索云国是八国合一!不,现在应该算是九国合一。
乌国虽然被灭了,皇帝和皇子们均未逃出,但在索云国的皇宫里还有一个乌国宗亲,乌妃可以算是乌国的代表,乌亲王的封地还在乌国故都呢!乌妃如果能熬成乌太妃,将来还盼着能回故国故都养老。这仗要是不打了,就这么签了和约,原乌国国土就名正言顺地变成了匪嘉的国土,乌亲王的封地食邑都在原乌国,这一下就变成了匪嘉的了,难道要叫贺旦跑匪嘉去收租子?难道要叫自己跑匪嘉去养老?虽然封地食邑可以改封,可怎么也比不上故国故都的情谊!
再说了,是雾黑蛮子的入侵逼得乌国退入依山苦守,而匪嘉更是出手灭掉乌国的罪魁祸首,怎么能让匪嘉跟雾黑勾结,堂而皇之地占据自己的国家国土?这从感情上无论如何迈不过去!
后宫不干政,乌妃为人中庸淡泊,也从来不对朝堂政事指手划脚,这一次,破例地跑到贺月的御书房里,跪在贺月身前,痛陈利弊,慷慨激昂地表达了自己主战的决心。
一得知匪嘉求和的消息,本来有特权,可以不上朝的几个异姓王爷,不用宣召,不用私下讨论勾连,不约而合,都齐刷刷上了朝。
甚至连两个暂时合并国,昊国皇帝和荣国太子,本来是从不参合索云国内政的,也有顾不得身份尴尬,上了朝。虽然他们未削帝号和太子尊位,但仍是合并国,在索云的朝堂上,他们不得穿帝服,不得戴十二旒冕,仍得站在玺阶之下,仍得对成德帝称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