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钱的事儿吗?”
李恢一拍桌子:“每个亭台周边,至低得配套五百亩耕地!”
新型亭台,每个都修建有菱堡。
菱堡周边,修建有粮仓、客舍、学舍、食肆、大市场、牲畜圈、商铺…
相当于重建一个小型军事堡垒、小乡镇、小集市。
亭台周边的耕地,有些是死了的豪强大户家的地、有些是与当地农户置换而来,还有一些是官府买来的。
以文呈的规划,每个亭台配备五百亩耕地,租赁给附近的农夫;农忙季节,军士们帮着抢种抢收。
租金就用来养活驻守的军士们,专款专用;这种设计,有点像明代的“军户”,但又有所区别:
——驻军不是农夫;这些驻军的战斗力,也是一流的;
别看才一百来名军士,若是遇到这个时代的朝廷军队来进攻,两千朝廷兵马,给他半个月时间,都未必拿得下来!
欧洲菱堡连同菱堡前面斜坡的超强防御力、加上各种新型武器的大量配备,让人感叹:“撼山易,憾亭台难!”
武器装备,自然是由县寺里负责供给、保养。
~~~~
每个亭台有的人多、有的人少。
平均下来,五百亩地用来养活这些军士们,已经是最低配置了。
这种亭台一旦竣工,就是一颗颗钉子,让亭台周围的大户、士族家,不敢造次!
汉安、南安二县再无豪强,死光了。
但是拥有几百亩耕地的大户人家,还有不少;
他们之中,其本身还是士族、小世家的,也不在少数。
有些人,就不愿意卖地、也不愿意给官府置换土地。
李恢就是为这件事情生气。
“发布通告:愿意置换土地的,优先参与亭台周边的商铺开发、购买。”李恢不愧是搞经济的厉害人物,一下子就能够拿出解决办法来。
种地不怎么赚钱了,开发房地产才是王道!
一铺养三代噢…
如今,“官办农场”、“军属农场”大量出现在两县。
官办农场,大部分用以安置板楯蛮,安置除籍了的隶奴、徒附、流民;
军属农场,用来安置加入汉安军的士兵家属们。
这些大农场一出现,大户们种地就不怎么赚钱了…
他们赚钱,主要是因为豪强们控制了粮价,一旦遇到灾荒,就是他们赚钱的大好时机!
而且他们有隐匿的土地、隐匿的人口,这才能够赚取暴利!
有了新农场,粮价就不是大户们说了算;
规模化的新农场、正在修建的各种水利工程、改良的新农具,加上干劲高涨的吓人的新农夫、还有官府提供技术指导、有超低息贷款支持…
谁竞争的过这种农场?
加上现在清查土地、人口的行动特别严格,处罚极为严厉,再隐匿的话后果很严重…
死掉那些无头豪强们的坟头草,如今才几匝高
——敢隐匿,想进去跟他们挤挤不成?
不了不了,挤着多难受啊,他们都发都臭了;
换吧,俺从了你们还不中么!
照这个架势,以后恐怕要变天了,千万别被这些杀才们,记录到小本本上……
~~~~~
汉安、南安两县的产业化建设,正如火如荼地全面铺开。
雷公山依旧还是生产铁器、百炼钢;
硬件设施上,运送矿石的道路修的更加平整、甚至有“地条铁”做的简易轨道”,上面通行着车轮包铁圈的四轮骡车;
还有“鼓风预加热、焦炭作燃料的高炉”和“水力锻造设备”。
软件上,有“流水线”式的分工生产、有“计件提成制”;
有了这些先进管理理念的助力,铁和钢的产量和质量,都有了质的飞跃。
除了打造兵器,雷公山还生产出大量的锄头、犁铧、铁锹、镐头…有了这些农用工具,使得农业生产的效率,也是飞速提升!
原本的农业工具极为落后。
农夫们有少量用铁器工具,还有青铜锄头、木质犁耙,甚至还有不少农夫,在使用石制工具,进行耕作!
究其原因,思想观念落后、甚至是愚昧,占有一部分;
买不起昂贵的铁器,才是主要因素;
在一贫如洗的农人心里,力气是用不完的,睡一觉力气就回来了;
虽然自己的工具落后,可一家人有大把的时光去干活、去耗——那地,总有挖完的那一天不是?
何苦花那么多钱,去买工具呢…况且,家里真没钱拿出来买这些东西。
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其实大部分人都懂;
还是因为太贫穷,买不起啊!
现在有了“曲辕犁”、“新式犁铧”这些工具,有官府分期付款的支持、有农具补贴
——亩产量从二百斤,提升到二百四十斤,肯定没问题!
有了趁手的工具,原本一个人能够种三亩地,如今种四亩,反而感觉没那么劳累。
果然,科技才是第一生产力。
~~~~
近百个农场建设,其进展速度更是惊人!
&nbs...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