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的牢犯并没有什么区别。可就是这种泯然众人的普通,却让王世贞感到一阵阵心酸。
是,杨继盛真的是一个普通的人,才智普通,能力普通,还记得当年共同中第的时候,王世贞同张居正、李春芳等人,意气风发地走在前面,迎接着这辉煌的时刻。
而科考成绩并不理想的杨继盛,就如同其他普通士子一样,跟在后面,没有任何人注意,是啊,他家世也普通,有谁会注意到他呢?王世贞也没有注意到,可是笔者相信,杨继盛在那一刻,应该是昂首挺胸的,他所感受到的荣耀,一点也不比走在前面的王世贞等人少。
现在王世贞明白了,他敬佩自己的这个好朋友,他做出了谁都不敢做的事情,在那一刻,他不普通,他是个英雄。
王世贞不后悔交到这个朋友,可此情此景,他也忍不住放声大哭,“椒山,事情怎么会到了这个地步啊!”
“元美,不必如此…”,此时杨继盛拖着残腿,倚在墙壁上,连气息都有些微弱,不过他脸上却闪着自豪的光芒,“死得其所,死又何惧!”
这就是信念,这就是勇气,带着这份信念与勇气,杨继盛最终走上刑场英勇就义。
他在临死前,到底在想些什么呢?也许他想起了自己的妻子,觉得愧对于她,甚至满是愧疚之感。
也许他想到了自己的童年,想到自己幼时丧母,家境贫寒,却又惨遭继母虐待,连读书的机会都没有。
也许他想到了求学的日子,自己忍受着异样的目光,一边放牛一边在窗外听课,不时还会遭到驱赶。
也许他想到了自己为了节省费用备考,而进入了有补贴的国子监,与那些富贵公子哥格格不入,而已经习惯了如此的自己,慢慢地成为一个贫寒却坚强的异类。
也许他想起了自己被贬谪狄道的日子,粗茶淡饭,生活简陋,甚至和当地的少数民族言语不通,但就是如此,自己也尽心尽力,教他们识字读书,努力帮助他们,没有一点官威,最后连那被视为蛮夷之地的乡民,都尊称自己为“杨父”,也许那是自己最开心、最得意、最有成就的时候。
也许他想到了决定弹劾严嵩的那天晚上,自己的妻子哭着劝告自己,自己心中也在翻江倒海。这是一条必死之路,而自己现在有一个光明的未来,这一笔下去,也许好不容易拥有的东西,一下子就都没了…
是的,一切都结束了,杨继盛英勇就义,但一缕忠魂却永不消散,他要用自己的血,来向严嵩复仇。
而严嵩不知道,杨继盛早已存了必死之志,也许死对于杨继盛来说,更是一种解脱,一种期望,而严嵩在这个过程中,也忘记了一点:众怒难犯,他正在不知不觉地走向自己亲手挖掘的地狱。
临刑钱,杨继盛赋诗一首: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生平未报恩,留作忠魂补!
浩然正气,存于天地!(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