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顺着他的身躯看下去,腰间缠绕着的布腰带上,别着一些竹签子,别小瞧了这些不起眼的东西,那是计量工分用的,到时候管事的工头发工钱的辰光,就是拿它计算工钱的。
工头手指头点着围聚过来的码头工人们,“还有个谁?”,他记忆道,还是旁边有人说了一句,“那个拉黄包车的没过来”,旁边不是停着他的那辆车子吗?
“是他”,工头笑道:“这人真是干活卖力,到了天色擦黑的辰光,还记挂着多扛一箱子”,随着他的话音,果然那个扛着木箱的身影过来了。
工头好心的帮助孙更生卸下了肩头的箱子,一边递过去一根签子,“老孙哪,给侬”,他说道。
孙更生接过来签子,顾不得拿掉肩上的垫布,伸手从腰间取出筹码,细细的数了起来,数着、数着,他面露了喜色,看样子今天收获不错,从下午来到傍晚这段时间,挣了不少了。
“老孙,该你了”,工头提醒道,看过去他手上可有好几十文铜钱,虽说没有光洋和外国的鹰洋耀眼,可串成了一掉,提在手里沉甸甸的,别在腰间哗啦啦响,给人踏实的感觉。
接过了这些铜板,孙更生兴奋的颠了颠,到十六铺码头来扒分,就数今朝挣得最多了,拉着黄包车回家的路上,他双腿格外的有力,分明想要奔着啥去了。
阿晓得?沪上竹枝词里头有句诗说道:一肩蔬菜里中呼,小本营生藉糊口,不用去啥豆市街、猪作街、火腿弄、面筋弄一类的集市,就能在挑担子的小贩那里买到新鲜的菜蔬啥的。
今朝难道生意蛮好,这个质朴的汉子想到了买些肉菜回家里厢去。
那辰光上海滩上有句俗语叫做:三文钱买了条臭咸鱼,越看越不是,归纳起来就是三文钱买不到啥好鱼。
只是孙更生拉车走了过去,那边高高兴兴来了个挑担子的,一边走着,一边还笑着,或许是买了好价钱,心头美滋滋的。
快要走过去了,孙更生眼前一亮,那挑子上头还有一堆小黄鱼,显然不是三文钱就能买到的,只见他眼珠子一转,有些些摊簧戏里头唱的那样,“侬诸葛亮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孙更生若即若离的拉着车,跟在了菜贩子后头,脸上殷勤的笑着,也不贸然上去搭话,只是前头的人走快走慢的,他也效法着。
走了没几步,卖菜的不欢喜了,“侬个车夫,老跟着我做啥?”,是啊,哪有卖菜的,坐在黄包车上招徕生意的?
孙更生也不气恼,只是指着小贩挑子上的小黄鱼说道:“我和侬说句话”,他说的是啥话呢?小贩有些兴趣了。
“侬有鱼,我有力气”,孙更生笑嘻嘻的说道:“不如我载侬一段,然后侬把这些小黄鱼卖给我”,他居然和卖菜的讲起了条件。
人家乡下人虽说脑袋没有侬灵光,不过坐车是要钱的,“呒来哉”,小贩连忙拒绝道。
“我不要侬的钱”,孙更生知道卖菜的小贩的心思,热情的邀请道。(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