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爹真是的”,忽然有些埋怨道。
原本应该是吴竹斋自个出去收欠款的,谁让他爹高低不肯,说是后生家面浅,和老主顾们说不上话,耽误了事体,于是吴老爷自己亲自去了。
“真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吴竹斋发愁的望着呻吟的老父亲,慌乱的掖紧了被角,一边他关切的对着他爹轻声讲道:“爹,侬不要紧伐?”。
“我不要紧的”,吴老爷摆摆手,随着他手的挥动,索性坐来起来,一双有些浑浊的眼睛此刻发散出炽烈的光芒,只听他颤巍巍的讲道:“外面还在下雪吗?”。
吴竹斋点点头,“是的,爹”,他轻声的回答道。
一边吴竹斋心头很不是滋味,“都染上风寒了,还记挂着明早辰光出去收账”,他深沉的叹息道。
“爹爹”,想到这里,吴竹斋鼓起了勇气,有些战战兢兢的对着他爹讲道:“明朝孩儿去收款子吧”,等到一说完,他担心的看了一眼硬撑着的老爹,一边细心的拿起枕头靠在了他爹的脑后。
吴老爷瞪起眼珠子,神情很是严厉,“这是啥话?”,他忍不住呵斥道:“还记得头些年洋人的银行刚刚来的辰光,孙财东家就是马虎大意了,结果没过了几年,客户跑了大半,那些闻风而来取款的,就把他家钱庄挤兑垮了”。
听到这里,吴竹斋无声的垂下了头,脸色十分的难看,显然当时的情形十分的凶险,他家也是受到了波及的。
看到儿子听话的低下了头,吴老爷索性坐得更加的挺直了,“去把账本和算盘拿过来”,他用不容置疑的口气吩咐道。
很快,吴竹斋依照父亲的吩咐,拿来了账本和算盘,吴老爷迎着过来的儿子,一把接过来,只见他专注的、用目光抚摸着账本,过了差不多有一分钟的辰光,这才仔细的摊开了账本,一行行的盯着察看,一边把手伸向了算盘,看上去是那么的熟络。
“噼里啪啦”一阵算珠子响动之后,“唉”,吴老爷一声长叹道:“侬瞧瞧孙老爷家连本带利的,还欠着一万八千六百两零三钱九厘银子”。
吴老爷手指着,只见他枯瘦的手指头又指向了另外一处,忽然他的手指头重重的点了点,“刘掌柜的织布作坊,也没及时的到账”。
“那是三万五千两细丝雪花银唻”,吴老爷仰面朝天喟然的嗟叹道,一筹莫展的愁苦袭上了他的脸颊。
“如今洋人的纺织厂开了一家又一家”,吴竹斋一旁无声的叹息道:“老主顾们入不敷出,生意眼看着一天不如一天了”。
“如今上海滩上流行一句话,叫做实业”,吴竹斋心想道:“看起来洋人来头不善,人家这实业,一家家的用的是西洋奇巧的机器,做出来的产品又快又好,而且用的人也少了许多”。
想起这个摩登的词汇“产品”,吴竹斋忽然记起了刚刚听到的另外一个词汇,叫做啥,他努力的思索着,哦,想起来了,叫做“倾销”。
“啧啧,看看人家机器做出来的产品,本钱低了”,吴竹斋由倾销联想到了水乡新场镇上如今的情形,“镇上的这一家家老字号怕是早晚要清盘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