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十六章 上海滩地皮大亨重新归来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前头讲过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曾经叱咤上海滩的地皮大王哈同的来龙去脉,而到了如今上海滩大清国和法兰西国战端开启,房地产市场动荡不安的辰光,他的故事、上海滩房地产这点儿事儿随着这位西洋冒险家的讲述,全新开始了。

    晚清,一八七三年,同治十二年,大清的一隅,上海在欧美列强的枪炮下开埠不过三十年,这时候的黄浦江两岸还依稀保留着农业社会的古朴风貌,阿拉上海人常讲上海是从渔村发展起来的,不错,站在上海县城的城墙上,从黄浦江的这边望过去,沿江帆桅如林,桨声唧唧,是运送、装卸南北货的码头,更是个收获的渔港。

    其实早在六百年前元朝辰光建置上海县时,这里已经成为滨海大港,蕃商云集,人口几十万的大地方,沿着上海老城厢,就是后头名闻天下的上海滩,从沿江的滩涂地发展开来,渐渐兴旺了。

    从历经几百年繁华的上海城厢望过去,浦东那边清晰可辨的是古老样式的砖瓦房,江南的青砖黑瓦、轩昂的徽派大屋,诉说着大清帝国延续千年的华夏文明的用砖石、铁木构建的房屋,虽说也有高堂华屋,不过更多的是低矮的砖木结构平房,正屋面南,三开间的有、五开间的也有,中间为客堂,东西两面建了厢房,屋前屋后留着空地,四周围着矮墙,形成天井,俗称“老宅基”“本地房子”、“三合院”或“绞圈房”。

    再望过去浦东的纵深,那是广袤的腹地,上头是大片的农田,郁郁葱葱的桑树、还有水稻田和棉田,微风摇曳下,望不到头,虽说看不见蝶儿、蛾子在田间翩翩飞舞,不过一派田园牧歌的恬静安详已经隔着一条滔滔奔流的黄浦江扑面而来了。

    这辰光有个人来到了后世著称于世的上海滩,只见正午的骄阳下,这位身穿灰不溜秋的亚麻布无袖长袍、头戴着一顶有些像窝头的旧帽子的汉子,勒了勒腰间的宽大皮带,想不到随着他的这一举动,“咕噜噜”一阵腹鸣,此人的脸上露出了一阵难受的表情,显然是饿了。

    在眺望了一眼对岸之后,面对如歌如画的田园风光,这个洋人一脸露出了某种急切的期盼。

    “上帝啊”,这位叫做亨同的年轻人嘴里喃喃的嘟囔道,一边他在胸前划了个十字,想必在向天上的上帝求告着啥。

    忽然有个农夫挑着担子过来了,看过去亨同的双眼顿时发亮了,“上帝啊”,他的话音里头充满了惊喜,一边说着,一边有些踉踉跄跄的朝着农夫走了过去,其实说是走,还不如讲一个饥饿的人扑向了面包。

    “哦哟”,这个农夫一见有个洋人像老鹰扑小鸡似的冲了过来,不禁发出了一声惊呼道:“侬要做啥?”,望过去他的脸上有些惊慌失色。

    要说这边农夫惊诧的对着扑过来的亨同问道,可是伊上海话讲勿来,在饥饿的驱使下,亨同顾不得面子,眼看着这位华人箩筐里头有许多的番薯,带...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