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头讲过了富有特色的上海近现代名建筑志,其中具有欧美风情的高楼大厦,这里再来讲一讲上海老城厢的事体。
阿拉南市元初建县时未筑城垣,民居和商铺都是低矮平房,官署、仓库简陋,又屡遭倭寇焚烧掳掠,明代以前的房屋留存极少。筑城以后,士绅在城内营造邸宅园林,到了大清国光绪二十四年、公元一**八年辰光,潮惠会馆东迁后,在现在的中山南路出现早期石库门里弄。
而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是建造旧式里弄的鼎盛时期,石库门房屋取代了老宅基平房,成为南市住房的主体。再到了三十年代中期,集贤村、龙门村等开发,出现新式里弄和住宅。
后头轮到日军侵占上海时,南市大批房屋被毁,灾民和码头工人搭建草棚栖身,居住环境恶劣。
清代的商铺和手工作坊大都是传统房屋,早在大清国康熙二十三年、公元一六八四年海禁取消后,各地客商云集浦滨,会馆公所日见增多,学宫、书院、寺庙教堂遍及街巷。
上海开埠后,西洋近现代建筑风格逐渐进入,医院、教堂、办公楼相继出现,沿江一带还有少量近代工业建筑。清末民初,填浜筑路、拆除城墙,环城先后建造一批特色商业建筑。
据说明清时代,上海县衙门管理土地,重于征收田赋,土地买卖转移由地保等办理。民国16年(197年)市土地局设于南市也是园,全面清丈土地,换发土地执业证。国民政府先后发放的产权证有数十种。
大清国咸丰十一年、公元一八六一年辰光,南市新开河至十六铺沿江土地划入法租界,外商炒卖土地,地价急剧上升。光绪末年,南市始有华人商人集资经营房地产开发。
上海老城厢拆城后,城厢内外兴建大批旧式里弄,地产公司、经租处应运而生,原来的地保、册书部分转而成为房屋掮客、中介人。
到了抗战期间,房产业主大多避入租界,房屋被毁严重,房地产业一落千丈。抗战胜利后,全市房屋奇缺,一些营造厂看准南市空地较多,且地价低廉,采取租地造屋、分幢出售、出租方式,牟取厚利。
这里接下来再讲一讲南市特有的会馆公所,据说旅居沪上的各地客商为联络乡谊,商议业务,创办会馆和公所。会馆占地广,建筑庞杂,有神位、戏台、看楼、议事厅等,附设客房、药局和各种慈善机构,更有寄存灵柩的丙舍和供掩埋的坟地。公所中除四明、浙绍等规模较大外,有的仅一幢房屋。而全市会馆公所绝大多数在南市。
其中的三山会馆在中山南路上头,建于清宣统三年、公元一九一一年,是福建省水果业商人所建。民国十六年、公元一九二七年伟大的上海工人武装起义爆发时,曾作为南市工人纠察队总指挥部。
三山会馆外墙采用红砖清水砌成。门内楼上是戏台,上有雕漆馏金八角藻井;两旁是看楼,正厅五楹,石柱木梁,楹联水果为题,建筑雄伟,保管完整。
其中的钱业总公所在著名的豫园中的内园,大清国乾隆四十一年、公元一七七六年,钱业公所成立时,购得内园旁的“晴雪堂”,进行扩建和修葺。公所历时二百余年,保存完好。
其中的四明公所,俗称宁波会馆,在如今的人民路上头。初创于大清国嘉庆二年、公元一七九七年,占地三十多亩。大清国咸丰三年、公元一八五三年闹小刀会的辰光,房屋毁于战火。后重建,有正殿、后殿、土地祠等。
其中的珠玉业公所在侯家路6号,始建于大清国同治十二年、公元一八八三年,取名仰止堂,二层砖木结构,有大殿、议事厅、客舍等建筑,是珠宝玉器业设市贸易之所。
宣统元年、公元一九零九年,同业发生纠纷,苏州帮商人在侯家路一带购旧屋连基地一亩半,设立珠玉业新汇市。不久,南京帮在侯家路建“振兴珠宝汇市”,形成一街三市。
其他会馆公所浙绍公所在福佑路上头,始建于清乾隆初年;浙宁会馆在蔑竹路荷花池弄附近,创建于大清国嘉庆二十四年、公元一八一九年,初名天后行宫,一八五三年因故毁坏,后重建大殿、戏台和看楼,并有一荷花池,抗战期间部分被毁。
京江公所在西藏南路上头,创建于大清国同治十二年、公元一八七三年,占地不小,是江苏镇江籍商人的公所,除正属外,余地作丙舍及坟地,民国三十六年、公元一九四七年公所将土地出租,建造南阳市场和南阳新村。
上海县商会在中华路54号,主建筑是五开间三层圈廊式办公房屋,建筑面积990平方米,建于民国初年。而杂粮交易所在人民路浪向,民国十年、公元一九二一年杂粮油饼商业同业公会建,三层楼钢砼结构,建筑面积154平方米。外形雄伟,内部高敞华丽装饰讲究。
华商面粉交易所在人民路61号,钢砼结构五层办公大楼,建筑面积6584平方米,建于民国9年,地基原是城墙丹凤楼。日伪时期,房屋被汉奸丁原卿掠夺。
接下来再讲一讲点春堂的典故,这座著名的建筑位于豫园东北部,与周围的快楼、假山、歇舞台、和煦堂等构成豫园著名景区。始建于清道光初年,当时福建汀州、泉州、漳州三府的花糖洋货商在这里成立“花糖洋货公所”,所以又叫做“花糖公墅”。
福州人称会馆为“公馆”,这里又叫做“点春堂公馆”。这幢建筑与豫园其他建筑代表了明清江南园林建筑艺术风格,具有鲜明的时代风貌。(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