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九十章 沪上风情石库门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老里弄的基础上受到了欧化的影响,吸纳了西洋建筑的许多元素,它们大多集中于公共租界的西区,居住的多为高级职员和中小工商业主。

    石库门里弄最大的特点是:能在有限的空间内居住更多的人却不失江南传统民居的特色,诸如庭院、厢房等,既适合上海这块寸土寸金的宝地,又使刚刚走出农耕社会的人保留乡土生活的依恋,因而其数量不断增加,其规模逐渐向租界外扩展延伸。

    随着西方文化的逐渐深入,石库门建筑也不断掺入西方的建筑元素,增加居住的舒适度和私密性。这在后期的新式里弄表现最为明显,其中的兆丰别墅就是有着洋楼化趋势的花园式里弄住宅,它不是单幢的华丽别墅,而是几十幢房屋有规律地排列,构成一个半开放、半闭合的整体,没有了中国传统民居的天井,增加了西方居室必备的卫生设备,在当时不愧是里弄建筑的最高级形态了。

    石库门真是可谓当时时髦的洋房子,人们纷纷趋之若鹜,成为了一段时尚。

    上海滩开埠后,比方讲浦西地区人口激增,贸易兴旺,地价升值,房租高昂,房屋需求激增不讲,而且租赁要求得到了极大的释放,不过相应的供给却是滞后了,于是石库门这种群体居住的聚集生活方式应运而生了。

    据清光绪二年、公元一八七六年问世的《沪游杂记》讲,当时新起的石库门“楼屋上下各一间,俗名一幢,后以披屋设灶,市面租金每月五、六、七两银数不等,僻巷中较廉、每间亦需洋银三饼”,其中洋银指的是外国银元。

    当时上海滩投资兴建石库门房屋可谓热门生意,赚钱的营生,为啥要这样讲呢?原来从投资动工,到房屋建成出租出去,前后不过十年,就可以收回成本。

    据光绪二十七年的《申报》上头讲,英吉利国租界大马路同吉里石库门五上五下,厢房披屋一应俱全,每月租金规元一百二十两。

    如此前后对比,算下来,平均每开间月租二十四两,与前者相比二十五年间狂涨了三到四倍。

    而本作品的主人翁之一的上海滩地皮大王哈同的个人资产在经营房地产中,也迅疾获得了迅速飙升。

    别的不讲,单说哈同的名下资产到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他在南京路房地产的数量已经超过他的老东家沙逊家族。

    当时在南京路两侧的大楼、里弄,凡是以“慈”字命名的,如慈淑大楼、慈裕里、慈庆里、慈顺里,都曾是哈同的产业,连成了好大的一片,蔚为壮观,吓煞脱人唻。

    记得民间流传着这样的歌谣:“哈同,哈同,与众不同。看守门户,省吃俭用;攒钱铺路,造福大众。筑路,筑路,财源亨通”,就是活生生的历史写照。

    石库门,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的上海滩房地产商、甚至是催生了超级的富豪,其中包括后来的程麻皮。(未完待续)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