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回来,想必你有所了解。”
元蓁往京城送过信,说过许多跟阿姀相关的事儿,从元蓁的描述中,顾瑾之知道,阿姀是个各方面都不错的。
毕竟是晋国公主,定然从小就受到极好的教导,虽说是离宫出走,才来到的大周,可究其原因,也算是情有可原。
“母后,儿臣……儿臣……”真要是说,元承还有些不好意思。
“母后,儿臣觉得,阿姀不错,可她如此想的,儿臣觉得,该找机会亲自问问。”
“毕竟大周跟晋国并非京城内跟京城外,总该让人家想好才行。”
一路上,相处的时间不少,元承对阿姀,确实有了不少了解,若让她成为自己未来的妻子,他是愿意的。
他自己也清楚,阿姀会回到晋国去,等到两人年岁相当,才会说起婚事来。
事实上,他心里有那么一点没底,毕竟,晋国并非小国,青年才俊不少,就算眼下阿姀觉得他还不错,可以后呢?
若她回到了晋国,遇到了让她更喜欢的人,那时候又将如何?
若按照元承的意思,找机会可以聊一聊,说说彼此的想法,但不要急着将婚事定下来,给彼此一个时间。
若是等到阿姀及笄,想法仍旧没变,这婚事再定也不迟,反正在此之前,也可以准备着,又不是只有婚事订了,许多事情才可以开始。
想到这儿,他又补充了几句,将自己的想法,都说给了顾瑾之听。
“我的元承长大了,你的想法是对的,毕竟世事无常,谁也无法保证,下一刻会有什么。”
“之前我跟你父皇想着,若是可以,就将婚事定下,如今来看,想法确实不够妥当,就按照你说的办吧。”
既然元承自有想法,顾瑾之不会过多干涉,她只会根据儿子的想法,适当的给出一些建议。
包括元蓁跟元稚在内,他们的婚事,她也不会过多干涉,哪怕这是一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时代。
婚姻乃是一辈子的大事,她希望,自己的孩子们都能幸福。
“多谢母后成全。”自家娘亲愿意将一切交给自己处理,元承心里是高兴的。
元蓁坐在一旁,心中明白,等以后自己有了意中人,也会如此。
想到意中人,她的脑海中,倒是浮现出了一道身影,又很快被她藏好。
离开皇宫,阿姀随着晋九一起,回到忠勇侯府。
“阿姀,你对太子殿下,是如何看待的?”坐在桌前,瞧着阿姀,晋九询问她的意思。
“姑母怎么忽然问起这个?”纵然阿姀心中,自有自己的想法,却不想忽然被问起。
“在姑母面前,你就别害羞了,有什么说什么,你正是因为定亲的事儿,才离开的皇宫,来到大周。”
“既如此,就说明你对自己的婚事,是有自己看法的,姑母觉得,太子殿下实在不错,是良配之选,只是不知,你心中想法。”
“虽然大周跟晋国相距甚远,可有姑母在此,若你真的嫁到大周,必不会有什么委屈。”